你不知道的春节故事!压岁钱最初并非是“钱币”,而是辟邪物件!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春节压岁钱图片 漫画韩国 你不知道的春节故事!压岁钱最初并非是“钱币”,而是辟邪物件!

你不知道的春节故事!压岁钱最初并非是“钱币”,而是辟邪物件!

2023-12-18 07:52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大人们为了保护孩子往往整夜点灯,不敢睡觉。后来人们发现,把一串钱币放到小孩的枕头下面就可以驱逐祟鬼,所以就取名叫“压岁钱”,“岁”谐音“祟”,从此以后,相信压岁钱能保护小孩的人越来越多,久而久之“压岁钱”就成为了过年的“标配”。

其实古代早期的压岁钱并不是真实具有购买能力的钱币,而是一种特制的、类似钱币的一种配饰物件。

汉代压岁钱多叫厌胜钱。

例如清康熙间陈元龙编著的《格致镜原》记载:封演钱谱:汉有厌胜钱、藕心钱,状如干盾,长且方不圆。

在汉代出土的钱币中,有的上面刻有铭文:“辟兵莫当,除凶去殃”。也可证实汉代的厌胜钱确是为了辟邪而制。

而与《中华文化习俗辞典》中记载的压岁钱的来历不同,汉代的厌胜钱传说是因为当时人们相信“钱可通鬼神”,而厌胜则是一种上古巫术。而据专家考证,汉代的厌胜钱其实就是如今压岁钱的前身。

例如在清代李海观所著的小说《歧路灯》中有这样一段描写:

赵大儿道:薛婆临走伸了三个指头,不过三两银子,奶奶何用账房里银子。奶奶皮箱里,还有两千多钱,不够时,我大爷在时,与我的压岁钱,这几年除使过,还有一串多,我借与奶奶。”

可见,至少在清代压岁钱已经是可以流通的真实货币了。

另一本清代《岁华忆语》中则写到:尊长有赐于儿童,曰压岁钱。或银饼,裹以红纸;或青蚨,贯以红绳

也说明,当时的压岁钱都是真实货币

其实关于压岁钱的记载,明清时期留下来的记载颇多,可见在当时之盛行,而在明之前虽也有些许记载却并不甚多。据此也可以推断,压岁钱真正大面积流传开来应是在明清时代。

压岁钱代表的是长辈对后辈的一种爱护之情,不论是汉代的厌胜钱,还是今日的过年红包皆是如此。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之一,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,能有个时间让一大家子的人坐在一起吃饺子,贴对联,发压岁钱更显的尤为珍贵难得。

最后小编也祝大家:新年快乐,大吉大利!

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